原标题:利大于弊!球队中性队名政策凸显急功近利 想法虽好却不切实际

虽然中超、中甲等各级联赛还没有正式开始,但是许多相关政策已经完全确定。原本定于2020年完成的球队队名中性化任务已经推迟到2021年,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这项政策推行的难度,如果足协不改变要求的话,那么本赛季中超很多球队都不得不改名。

目前在中超联赛层面,只有七支球队的名称满足足协的要求。这七支球队分别是北京国安(不可使用中赫两字)、山东鲁能泰山、河南建业、上海申花(不可使用绿地两字)、天津泰达、天津天海以及大连人队。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申花、北京国安这两支球队不可以使用后来投资方的名称,天津天海以及大连人队则是中性队名。而其他球员如上海上港、广州恒大队则需要更改队名。那么这么做,投资商愿意吗?会不会打击投资者的热情呢?真的可以达到足协期望的目标吗?

足协之所以提出球队需要中性名,其目的是为了培养足球文化,打造百年俱乐部。不可否认中超以及中甲各级联赛都存在这样的问题,随着投资商的更迭,球队队名以及所在城市都随着变化。比如北京人和队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活脱脱的迁徙史以及广告宣传,其名称经历了“上海浦东队-上海中远汇丽队-上海中远三林队-上海永大队-西安浐灞国际队-山西宝荣浐灞队-贵州人和队-北京人和队”这些阶段。试想一下,球迷刚刚对一支球队产生感情,凝聚出足球文化时,球队更名或者搬迁了,这会极大的影响球迷对足球的热情。因而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,目标也是正确的。可惜的是太过于急功近利,反而不利于各级联赛的发展。

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球队会不断更名,其原因在于投资人的不断变更。这就说明中国足球发展的还不够完善,只有大手笔的投入才能让俱乐部生存下来。而投资商自然需要通过球队为自己做广告,而冠名球队就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如果一旦投资商不能够通过球队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与知名度,凭什么让他们去投资足球呢?毕竟国内足球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。

足协需要做的是慢慢引导,逐步规范球队的队名。当中超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,投资商哪怕像更改队名也会无能无力的。比如苏宁集团收购了两支球队,分别是中超的江苏舜天队以及意甲的国家米兰队。江苏苏宁可以将江苏舜天更名为江苏苏宁队,却无法将国米更名。这其中的差异就值得玩味了。其实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欧洲联赛改名不被球迷接受,在欧洲更名为赞助商的名称是不可想象的。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各大联赛的政策要求,但更多的是足球文化的影响。

其实在中超也逐步形成了相应的足球文化,有些球队想更名也变得难上加难。比如上海申花队,2014年绿地集团入主申花队的时候便将球队更名为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。随后就遭遇到球迷的抵制,在现场甚至出现了球迷反戈的现象。因此仅仅一年之后,球队也将申花两个字加回到队名中。俱乐部当时这样表态,俱乐部队名叫做上海绿地申花队,如果是四个字的简称,那么就叫做上海申花队。

恒大集团在2010年才收购原来的广药队,并更名广州恒大队。按照足协的标准,广州恒大这个队名不满足协中性名的要求(队名需要在2004年之前就开始使用,这样的队名历史悠久,在球迷中有广泛的传播度与认可度)。但是广州恒大队自从升入中超以来,取得了中超八冠王以及两夺亚冠冠军的骄人战绩,建立了让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的恒大王朝。毫不夸张的说,广州恒大队在全国球迷心中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。虽说成立时间不满足足协相关要求,但是这样的队名真的没有传播度与认可度吗?

所以中性名的政策目标是好的,但是没有考虑到中超目前的实际情况。欧洲俱乐部之所以没有频繁更名的现象,因为他们的联赛已经运行了上百年。而在国内职业足球才刚刚起步,资本的大规模涌入才能促进联赛的发展。足协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性要求,对于球队更名应该区别对待,而不是采取一刀切这样粗暴的手段。

发表于:2020-03-18 07:27
今日头条
  • NBA
  • CBA
  • 英超
  • 欧冠
  • 西甲
  • 意甲
  • 德甲
  • 法甲
  • 中超
  • 亚冠
  • 名次球员球队场均
栏目热门